2024年10月,国际铝业协会(IAI)联合清华大学发布“PharmaTrack”碳足迹管理平台,首次实现药用铝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实时监测与认证。该系统覆盖铝土矿开采、电解铝生产、涂层加工到废弃回收的11个环节,采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技术,每吨铝箔的碳足迹可追溯至具体矿区与能源类型。试点数据显示,使用绿色水电铝箔的碳强度仅为1.2kg
CO₂/kg,较煤电工艺降低89%。
欧盟药品管理局(EMA)宣布自2025年起,所有在欧洲上市的药品必须提供包装材料的碳足迹报告。全球TOP10药企中已有6家接入“PharmaTrack”,诺华集团表示该技术帮助其将包装碳排减少62%,年节省碳交易成本超800万欧元。
彭博新能源财经(BNEF)预测,到2030年全球低碳铝箔需求将激增12倍,中国云南、四川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或成核心供应基地。国内某龙头企业宣布投资50亿元在青海建设“零碳铝箔产业园”,配套光伏储能与氢能运输网络,年产能规划达50万吨。